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國樂器中,打擊樂器歷史最悠久,且估有重要的地位。在傳統上,分為鼓、鑼、鈸、板和鐘五類,若依製造材料來分,又可分為金屬、竹木和革等三種。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豐富,音響具有特色,不僅使樂曲的節奏鮮明強烈,且具有極深刻的感染力,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。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、潮州鑼鼓、蘇南吹打、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,俱是以打擊樂器見長。在現代國樂團中因種類很少使用,以下分別簡介常用四大類打擊樂器。
★鼓類樂器
歷史記載中,打擊樂器以鼓的出現最早,殷墟甲骨文中已有「鼓」字。鼓類樂器種類繁多,各具特色,演奏方法也不盡相同,有豊富的表現力,除用以合奏外,某些樂種中還作為獨奏樂器使用。


大鼓也叫大堂鼓,為較大型的鼓,一般鼓面直徑在一尺半以上。由木製的圓桶上下端蒙以兩塊面積相等的皮而成。一般擺在四腳的木架上演奏,奏時用兩根木槌敲擊面而發音,音色低沉而厚實。

 

定音缸鼓,為可定音大鼓,根據缸鼓(花盆鼓)改良而成。樂隊中經常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,兩個一組的多定為主音及屬音,三個一組的則增加下屬音、上屬音或下中音等其他音。






小鼓,又名小堂鼓、戰鼓、高音鼓等,形制與大鼓相似,鼓面直徑約六、七寸,發音堅實而有彈性。


 
 
 

板鼓,又稱單皮鼓,在西元六、七世紀的唐代清樂中己使用,是革與木製成,圓形,鼓圈為極厚實的木料,上面蒙以厚豬皮發音的鼓,直徑只有五、六公分,以兩根藤或竹製的鼓鍵敲擊鼓心,演奏時將鼓身懸於架上,發音堅實清脆。板鼓常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及戲曲伴奏之中,也可以獨奏,在合奏及伴奏時常居於指揮的地位。
 
 
 
 


排鼓是將數個(一般為四個或更多)大小不同的定音鼓組合起來,一起進行演奏。例如四鼓一組,其音高通常是D,d,g,a.



  
★鑼類樂器
鑼是我國使用得最廣泛的打擊樂器之一,最初流行於中亞與東南亞一帶,於西元六世紀前期傳入我國,當時是叫「沙鑼」。
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,經過長期的流傳和改進,使鑼成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樂器。鑼的種類很多,有的鑼具固定音高,有的鑼擊後音升高,有的鑼擊後音降低。鑼是體振樂器,結構簡單,鑼身呈圓形弧面,通常四周有邊框,用槌敲擊中央部份振動發聲。

大鑼,以銅製成,形圓面面平,中間有一圓臍,一般尺寸以外圍直徑四0至四二公分為度。
中鑼,比大鑼面積為小,其外圍直徑普通為二六至二八公分,內深二公分,平面又像京鑼那樣凸拱起來。


 
京大鑼是京戲中所使用的大鑼,又分蘇鑼與奉鑼。蘇鑼又稱光鑼、低音鑼,因發蘇音(深厚而悠長的低音),故稱之。
奉鑼又稱高音京鑼,因始造於舊奉天省而名,東北一帶稱大鑼。

 
 
 


京小鑼又名湯鑼,其外圍直徑約為廿二公分,深二公分,中心洪出的打擊面較小約七公分。京小鑼音色清脆而帶有詼諧的色彩。


 



雲鑼為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,民間叫九音鑼,通用的雲鑼有十小鑼,因上面的「高工鑼」不常用,故名「九音鑼」。懸於木框之間,或將木框置於在桌上,右手用小槌敲之,(大型雲鑼,則用大架立於台上)其音位排列各不相同。






★鈸類樂器

 

大鈸又叫大鎈,邊緣微微向後翻起,直徑在二十四公分以上,演奏時足以驚心動魄,獨奏時卻有凋零虛空之感。
民間鑼鼓隊中使用的大鈸則在五十公分左右,重達三公斤以上。


 
 
 
 

中鈸又叫鐃鈸、中鎈。發音響亮銳利,外圍直徑普通為二十四公分。


 
 
 

 
 
 
小鈸又叫小鎈,直徑約四寸,發音清脆爽朗,與小鑼配合使用,可表現喜悅輕巧的情緒。


 ★板類樂器
板類樂器使用在樂隊中有響板、梆子、木魚……等
響板又叫拍板,因常以檀木製造,又叫檀板,在六世紀的唐代已出現,其數目有六塊或九塊,由於使用目的不同,板的數量也不一致,現在通常使用三塊板所組成的。
因適用範圍之不同,又可分為鼓板、書板、及墜板三種,鼓板用於民樂合奏及戲劇伴奏,為主要的節奏樂器,經常與板鼓配合使用,書板及墜板則為曲藝說唱伴奏
 

木魚,最早只用於伴奏佛教歌曲,後遂漸用於民間樂曲或戲曲中,其大 小不同,音高亦異。木魚為使用桑木或樁木製成。木魚是打節拍的樂器,較大的木魚發音低,與響板一使用時,可用小木魚打輕拍,響板打重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